潘君驊 ,男,中國工程院院士,江蘇常州人,1930年10月14日生。1952年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,分配到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工作。1956-1960年被派往原蘇聯列寧格勒蘇聯科學院普爾科沃天文臺讀研究生,跟馬克蘇托夫通訊院士學習天文光學,獲副博士學位?;貒笕栽谠瓎挝还ぷ髦?span lang="EN-US" style="line-height: 125%">1980年調到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儀器研制中心,1993年退休。1999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。2000年受聘于蘇州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。
潘君驊在留蘇學習期間提出了檢驗大望遠鏡非球面凸鏡的新方法,受到導師的重視,被蘇方稱為“潘氏法”。導師給他的信上說,這個方法將被用在蘇6米望遠鏡的凸面副鏡的制造上?;貒笤陂L春光機所從事大口徑光學儀器光學系統的加工和檢驗研究。此外,他還從事非球面在各類光學儀器中應用的研究,先后為諸如紅外光譜儀,紅外夜視儀的光學系統改善了成像質量。
1980年調到南京天文儀器研制中心,主持了我國自行研制的2.16米天文望遠鏡及折軸階梯光柵分光儀工作,均擔任題目組長。他親自審核了全部圖紙,親自參加了光學裝調,并拍攝到了該望遠鏡的第一張恒星(天鴿座δ星)照片。2.16米望遠鏡獲1997年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,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。折軸階梯光柵分光儀獲1998年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及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。
潘君驊在“天文學報”及“光學學報”上發表文章多篇,并于1994年由《科學出版社》出版了專著《光學非球面的設計、加工及檢驗》。他曾任:中國天文學會理事、常務理事。中國光學學會理事,中國光學學會光學測試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?,F在還在國家重點計劃中擔任一些技術性顧問工作。